-
一代女杰——马青霞
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第四进院,德有邻堂是集的苏轼的字。“德有邻”一语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。意在教育后人,要厚德泽里,为政以德,为人以德。思无邪斋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曰 :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”,《诗经》的三百余首,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他的完美,就是:毫无邪恶的思想或念头。 东面的楼房为马家的绣楼,是马丕瑶小女儿马青霞晚年所居住的地方。马青霞也叫刘青霞,刘马青霞。18岁嫁于中州首富刘耀德为妻,婚后7年,丈夫去世,她一生热衷于慈善事业,教育事业。1906年,光绪皇帝封她为一品夫人,赐有一品夫人的服饰,秋天跟随二哥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和工业,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、鲁迅等革命人士,加入了同盟会,创办了《中国新女界》和《河南》杂志两本革命刊物。鲁迅最初的四篇文章就是发表在《河南》杂志上,鲁迅称赞马青霞“才貌双全”、“中国女杰”,归国以后于1908年,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华英女校;1913年两次赴上海晋见孙中山,希望把万贯家产捐给革命事业用来修铁路,但因为一些原因,这个愿望并没有达成,孙中山还是被他的这种革命精神所感动,挥墨题写了“天下为公”和“巾帼英雄。 直到 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,她将万贯家产全部捐出,用于河南的教育事业。晚年又回到娘家居住 ,1923年病逝于马氏庄园,享年47岁。 扫二维码即可听语音讲解!
-
马青霞
马青霞(1877-1923),马丕瑶三女,与秋瑾齐名,素有“南秋瑾、北青霞”之称。她自幼喜爱读书,才华横溢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受父母之名,嫁给河南尉氏县,人称“刘半县”的刘耀德为妻。后从夫姓改名刘青霞,也称“刘马青霞”。结婚7年,刘耀德病逝,25岁的她拥资千万。 马青霞为人宽厚,乐善好施,热爱公益事业,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。光绪帝闻报,感其业绩,诰封“一品夫人”,赐“一品夫人服饰”。 马青霞极为重视教育,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 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她捐银30000两,与兄马吉樟以及袁世凯、张邵予等人在北京创办了“豫学堂”。 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马青霞随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,其间结识了孙中山、黄兴、鲁迅、宋教仁、陈其美、何香凝、康有为、梁启超、张钟端等。在日本,她捐资6600元,与友人燕斌创办了《中国新女界月刊》。 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在尉县自家花园创办“华英女校”,为河南开办私立女校。又捐地30亩,创办了一所蚕桑学校。 1911年夏,马青霞捐银10000两,支持同盟会。 1912年春,马青霞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。 1913年初,马青霞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,表示愿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,作为修筑铁路费用。孙中山感动不已,并为她挥毫题写了“天下为公”和“巾帼英雄”,以赞其爱国壮举。后因时局突变,这一愿望未能实现。 1916年,为支持“讨袁护法”运动,捐款5000元大洋。 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爆发,马青霞参加爱国学生大游行。 1922年,冯玉祥入住河南任督军,马青霞毅然决定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,了却了她的夙愿。 1923年,马青霞在蒋村马氏庄园病逝,时年仅47岁。马青霞走完了她47岁的生命历程。其坎坷传奇,可歌可泣,浩然正气,感天动地,千古留芳。冯玉祥将军感其英名,曾率军在尉氏栽植千亩柏林,纪念一代女杰马青霞。